close

就只是引用
基本上,說的很有道理
社會亂象 來自傳媒。



今天我要向中時電子報的主筆何榮幸先生致上敬意(許純美啟示錄 / 何榮幸),
在眾多電子媒體追逐許純美的新聞時,
只有他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許純美當初出名的原因。

三年前,許純美因為遺棄他的女兒小雲,受到媒體的廣泛報導,
進而以她誇張的個人特色大出鋒頭。
過去因為棄養女兒而遭受媒體嚴厲質問的許純美,
現在卻成為電子媒體提升收視率的寵兒。
媒體記者對她的消息照單全收,
自願隨著許純美的指揮棒起舞,
完全忘了當初她是被他們痛批不顧親生女兒死活的狠心媽媽。
現在許純美變成一個好媽媽了嗎?當然沒有。
我相信,也不因為感情暴力而改變。
但是媒體對她的態度已經完全改變了,
從以前的厲聲指責變成現在的盲目追捧。

在批評別人不道德的同時,媒體自己卻常常也是不道德的,
因為媒體評定他人是否符合道德的標準並不固定。
在這方面,除了許純美的例子以外,柯賜海也是一個絕佳範例。
柯賜海其實是一個經濟犯,去年才被台北地方法院依常業詐欺等罪判刑七年。
趙建銘固然咎由自取、罪有應得,
但是柯賜海這個可能更惡劣的經濟犯,
其作為卻沒有受到同等嚴肅的檢視,反而被以娛樂化的輕鬆態度對待。

我們可以猜想,
現在如果趙建銘去凱達格蘭大道散步可能會被人吐口水,
柯賜海去則可能有人向他索取簽名。
為什麼兩個人的遭遇會不同?
不過就是因為媒體在報導這兩人時,選擇了不同的道德標準罷了。
大眾非常清楚趙建銘的所有犯行,卻不了解柯賜海的經濟犯罪。
於是,貼在趙建銘頭上的標籤是絕對負面的「貪腐駙馬」,
而柯賜海的卻是「抗議天王」,一個具有部分正面意涵的外號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ew1226 的頭像
    new1226

    及時行樂主義

    new12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